20世纪是风云际会的岁月。共和国历经50年风风雨雨,走到了世纪的交汇点。中国新文化更是步履维艰,行行重行行,辛苦探索近百年;中西的撞击,古今的流变,还有战争和革命的淬炼,无不带着撕裂的阵痛,而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深深的辙痕。
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,蓦然回首风雨来时路,审视一行行曲曲折折的辙痕,望前路仍是沟沟坎坎,我们想起了木犁——这简易、笨拙而又凝重、厚实的农器,在我们的祖先歌哭其中的黄河两岸、长江流域荆棘丛生的广袤荒原上,犁出了一片片文明的处女地,从新石器时代以迄即将告别的世纪,中华文明的每一节进步,都饱含着一犁泥土的芬芳。
在这世界局势并不平静的世纪之交,我们尤其怀念木犁,怀念我们的先贤孔子师徒那段精彩的对话——孔子让诸弟子各言其志,颜回对曰:“使民城郭不修,沟池不越,铸剑戟为农器,放牛马于原薮,室家无离旷之思,千岁无战斗之患。”
基于这样美好的愿望,我们把正在编辑出版的几套命意相关的文丛合称为“木犁书系”。“木犁书系”首批推出的文丛有:
“野草文丛”,是一批活跃于当下文坛的杂文作家和鲁迅研究学者以读书札记、文化随笔的方式,对现今文化现象进行鲁迅式的审视和反思。
“风雨文丛”,是一批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资深学者学术随笔自选集,或是对现当代文坛的风风雨雨作些梳理和反思,以鉴往知来;或是对作家、作品的评点;或是对文风、学风的思考;或是治学感怀。
“我思文丛”,选择45岁左右的最有实力的中青年人文学者90年代以来的优秀学术文章,集中展示其学术思想进路,可以预示下世纪中国学术的走向。
“蓿文丛”(蓿,旧时用来指称教馆的清苦生活),是一批教育学者心灵的散步,昭示的是源自教育使命感的闪电般发人深思的一击,有对中国现代教育命运的关注,有生命化了的教育实践的记录。教育工作者要么埋头于教学,要么潜心于专著,而此套关于教育的随笔却别开生面,以另一种方式展示了教育工作者的一份生命气蕴。
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当今文坛、教育界、学术界一批卓有建树的人士如邵燕祥、钱理群、袁良骏、王富仁、顾明远、赵汀阳、李嘉映等先生加入了我们的耕耘队伍,他们笔健如犁,辛勤耕耘,在各自的领域拓荒不止,开垦出一片片长满创意的新田地。
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是,像木犁一样,一头插进生活的沃土,贴近人生,贴近教育,贴近学术文化,更贴近广大读书人,耕耘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田园。
我们期望,当你翻开“木犁书系”的每一页,都能得到一犁泥土的芬芳。
(该书系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)